很多朋友对于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电子版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参考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关系浅谈摘要:针对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转型的有关问题,叙述了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联系与区别,并对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转型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看法。关键词: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转型问题探讨我国推行建设监理制度十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对控制工程质量、投资、进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同,促进了我国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提高。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输、西气东送、南水北调等~大批国家重点项目和大中型项目充分证明了工程监理的作用日益明显[I]。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加入wT0,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和发展,项目管理方式的不断演进,建设项目的目益庞大和复杂,无一不给尚处于发展时期的我国工程监理事业带来严峻挑战。监理企业的发展走向是业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鼓励有条件的工程监理企业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展业务范围,为工程建设提供更加全面的技术和咨询服务。工程项目管理不仅仅是工程监理业务的拓展,同时也是其他工程建设管理单位相关业务的延伸。与工程监理相比,工程项目管理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阶段更为广泛,对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竞争实力、业务能力、管理水平等要求更高,并非所有的工程监理企业都适合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可是,部分监理企业却片面认为,只有向工程项目管理方向发展才是企业的努力方向,才能发展壮大,否则就没有出路。更有一些建立在县镇一级的丙级监理企业,还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工程项目管理,就急忙更名为“某某工程项目管理公司”,这种一哄而上、盲目追风的做法不能不引起业界的担忧。建设部颁布的《指导意见》、《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把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定义为“受工程项目业主方委托,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或分阶段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服务活动”。笔者认为,这种将工程项目管理服务对象单一化、管理主体专属化的提法,模糊了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的界限,易引起误解,导致工程监理边缘化,值得商榷。 1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系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可概括为“三控(质量、投资、进度)三管(合同、安全、信息)一协调”,而工程项目管理也可为委托人提供类似的服务。工程项目管理与工程监理之问存在着某种包容与被包容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可把工程监理看作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业务内容。从我国工程管理相关制度看,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确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不能混淆其根本界限,更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认为工程项目管理就是工程监理。首先,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法律地位不同。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虽然都为控制项目目标而进行相关的管理活动,但其法律地位不同。工程监理作为我国建设领域实行的基本制度之一,不但在《建筑法》中有明确规定,而且一些特定的建设项目如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大中型公用事业项目、成片开发的住宅小区等必须实行监理,这是国家强制推行的法定管理制度。而工程项目管理则不同,它是国家倡导实施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方法而不是法定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项目是否委托他人进行项目管理以及如何实施项日管理是项目业主或建设单位自主的市场行为,法律法规对此没有限制。其次,工程监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实施主体不同。我国工程监理制度规定,工程监理只能由具有工程监理资质的监理或咨询企业实施,没有工程监理资质的单位对工程项日所实施的管理不属于工程。工程监理是监理单位受项目业主或建设方委托,为其提供约定的管理服务其本质属于建设项目管理范畴。工程项目管理按其管理主体,分为建设项目管理、设计项H管理、施工项日管理、供应项日管理等。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工程建设、设计、施工、供应等有天各方都要围绕特定日标开展相关管理活动。可见,工程项目管理是任何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实施单位都应当且必须进行的管理活动,而不是只有建设单位才需要实施工程项日管理,工程项日管理更不是工程监理或工程咨询单位的专有业务领域。
在写作建筑工程技术的论文中,适当引用参考文献,有助于我们提高论文的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建筑工程技术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刘永德.工业建筑艺术的新课题--工厂环境景观设计[J].建筑学报.1992(01)
[2]李保强.了望与徘徊--2008年报业印刷业观察与思考[J].今日印刷.2009(02)
[3]王文锋.珠三角地区居家养老模式的住宅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4]郝幸田.现代工业建筑的文化取向[J].企业文明.2008(09)
[5]陈圣疆.现代工业建筑新形象--以福州日报印务中心金山厂区方案设计为例[J].福建建筑.2007(11)
[6]张艳芳.现代工业建筑设计的进步与创新[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
[7]周文水.报业集团走过十五年--“2011中国报业(集团)座谈会”综述[J].中国报业.2011(13)
[8]滕斌.报业印务中心建筑设计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4
[9]陈谷川.报业集团转型“全媒体”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10(10)
[10]川崎清,白林.空间与风景--我的建筑设计作品系谱[J].世界建筑.1995(04)
[11]石文.CSG电转炉项目产量与环保匹配优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2]魏美蓉.城市商业综合体与周边环境的整合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徐卫国.正在融入世界建筑潮流的中国建筑[J].建筑学报.2007(01)
[14]郭明卓.寻找科技和人文的结合点--羊城晚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4(06)
[15]邹德依,刘丛红,赵建波.中国地域性建筑的成就、局限和前瞻[J].建筑学报.2002(05)
[16]潘忠诚,洗京晖,史小予.博览开放式工业建筑的探索--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设计[J].建筑学报.2002(05)
[17]李大为.建筑师与业主应建立良性互动关系[J].建筑学报.2002(05)
[18]吴晨,田银生.新工业建筑的先声——广州日报印务中心[J].世界建筑.2002(01)
[19]支晓兵.高新技术工业建筑设计新特点[J].工业建筑.2006(S1)
[20]周铁军,张洁,袁渊.我国现代工业建筑设计应对策略[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2)
[1]于会谦.建筑工程项目分包管理方式探讨.四川建材,20115(02)
[2]吴奕卯.工程项目劳务分包队伍管理和履约情况评价研究[D].河北:华北电力大学,2010.
[3]王靖瑜,邓富民.建筑工程项目干系人管理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4(17):36-36.
[4]沈玮.建筑工程中项目风险类型及管理策略探讨[J].建设科技,2013(20):85-86.
[5]杨斌.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工程建设标准化,2015,(3):178-178.
[6]丁舒媚,刘长玲.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6,(2):354-354,355.
[7]胡忠敖.基于信息技术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J].华夏地理,2014,(8):92-93.
[8]雷凯.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 [J].住宅与房地产,2016,09:144.
[9]王京双.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建材与装饰,2016,16:207~208.
[10]邹娜.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0:108.
[1]李霞.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分析与策略研究[J].西部交通科技,2006,01:71-74
[2]魏鹤琳,姜丹.新产品开发项目评价方法研究[J].价值工程,2002,04:26-29.
[3]王广军.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关系的发展变化[J].重型汽车,2014,01:44-45.
[4]胡树华,杨威.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与发展之路[J].北京汽车,2004,05:1-4.
[5]何琳.我国汽车企业外部技术整合发展路径及能力演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6]胡林辉.基于知识整合的供应商参与制造企业新产品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12
[7]蔡树堂.关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内涵与性质的再解析[D].兰州学刊2007,03:50-53
[8]朱承亮.自主创新、FDI技术溢出与汽车产业技术迸步[D].西北大学,2013.
[9]于焱.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8.
[10]党育.中国汽车产业引进FDI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
[11]黄卫剑.新产品开发的网络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
[12]邹伟民.顺达公司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D].复旦大学,2008.
[13]王昌林,杨吉.面向新产品开发的采购管理——以某汽车零部件企业新产品开发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12:246-248.
[14]赵玉忠.我国制造业质量管理影响要素分析与评价[D].天津大学,2009.
[15]王景祜.ISO/TS16949——汽车行业最新的国际性质量管理体系标准[J].上海汽车,2004,08:39-40.
4.工程造价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
摘要:有效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同时可以帮助建筑企业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增加企业经济效益,本文通过论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并针对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对策措施,希望能帮助建筑企业有效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水平也逐渐成为建筑企业关注的焦点。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是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并满足施工中各项指标顺利完成,其中包含了施工单位对国家政策、行业执行标准以及施工规范制度等内容的贯彻执行,明确地划分了各部门的任务和技术指标。
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可以实现施工方案的优化、建筑材料的科学配置以及施工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企业管理者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企业制定的建设目标,将人力、财力、物力的作用发挥到极限;它包括两个不同的维度考量,在现代建筑企业中,质量是维系企业生产发展的命脉,是获取经济收益的依据。
首先,从建筑企业方面来说,建筑工程技术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建筑企业通过与业主签订合同,在约定的工期、质量、材料、工艺等条件下展开施工,这一过程中包括的管理要素很多,如项目合同管理、项目材料管理、项目设备管理等,最终获取的建筑项目成果也可以看作是建筑工程技术的运用体现。
其次,从内容方面来看,工程技术的本质是管理,管理的内容是一切有利于工程项目实现的要素。在施工前就需要展开相应的收集和调查工作,进而实现施工技术中相关资料的编制,所需要的技术细节是分解到不同的施工阶段中的。
2、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行业是一个庞大的综合性体系,截至目前应用与管理方面的理论、技巧很多,不同的企业所选择的标准也是不同的。但这些应用大多体现在企业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主要是对整体或阶段性的一种协作,并没有认真对施工技术的`方案进行研究。
技术管理的针对性很强,主要针对工程技术材料、项目内部核心技术等为落脚点,而这些内容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保密内容,并不能与施工建设行为保持同步,这就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保障。
从现实角度考虑,当前大多数建筑企业都具有了技术管理的意识,但缺乏技术管理的落实,问题的原因除了思想方面重视不足之外,主要是由于技术人员缺乏相应的管理权限,从程序上行不通。
一直以来,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建筑企业内部都是相对分离的,这种二元化的人才机制会严重影响技术的应用和革新。原因在于,技术的管理需要相对应的环境和权力,而主观工程技术管理的人员,大多只是对技术本身进行“管理”,缺乏对整体的把控和运用。
此外,在一些建筑企业群体中还存在“重施工、轻规划”的错误思想,这也是导致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经验欠缺的原因。每一个工程项目结束之后,都应该有专门人员进行经验总结,将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找到,并制定相应的解决策略,便于在后期的发展中规避,这也是收集经验的主要渠道。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能等同于“技术”加“管理”,它本身是一个独立的概念,需要相应的人员专门进行维护和执行。很显然在此类人才方面,我国是十分欠缺的,大多数监理人员存在这一方面的职能,但并不完善,在企业内部的一些施工经理也具有同样的职能,也存在较大的漏洞。
同时,人才的匮乏还表现在综合能力方面。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运用中,存在多种知识的相互配合,从设计蓝图到工程放样,再到原材料调配进场,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具有丰富的综合性高知识才能指挥。本质上说,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应具备独立技术人员的能力之和。
3、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应对策略
3.1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体制
要建立完善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制度,才能够实现建筑企业自身的水平提升,确保建筑工程技术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贯彻,体制中主要是人为性的因素,因此提高思想意识是构建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可以通过职业道德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的方式实现。
建筑工程成本指的是建筑企业对某一项工程建设所消耗的资金总和,在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维系自身的经济利益,就必须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成本控制越科学,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就越明显,施工单位必须依靠技术优势来弥补省略资金的不足。在执行过程中,可以将整个工程进行细分,将相同的内容重新归纳总结,进行整体性运作,有效节省资金和劳动力,提高企业利润。例如,针对工程施工中的土石方工作,不同阶段的土石方材料经过计算,整体性进行施工和补充。
不同阶段的施工材料在采购、运输和库存方面特点也不同,应该尽量选择价格经济、质量好的产品材料,包括原材料、成本以及配件等,如果材料自身的质量不能满足要求,必然会影响最终的建筑质量,建筑材料是整个建筑工程中消耗资金最大的部分,也是成本控制的重点,需要单独进行考虑。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对建筑材料的指南,它可以指导材料的种类、规格甚至品牌,在同样价格区间有利分辨何种材料更符合需要。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建筑项目成本,同时还能够发挥资源优化功能,在目前建筑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进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预计各项内容的控制难点,实现与后期施工过程的一一对应。很显然,这种方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总体性的统筹规划;随着我国建筑行业及市场的不断进步,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完善,通过创新实践,必然在未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于本次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电子版和建筑工程技术毕业论文参考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